粮入囤,柴归垛,地种好,10月底,正是忙碌一年的农民歇歇脚、晒太阳的好时候。然而,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张庙村贫困户张华家时,只见他忙得一刻不停。
“十九大报告强调真脱贫,脱真贫。这话说到了贫困户的心坎上。咱不能蹲墙根,等扶贫,咱要争口气,加油干。 ”张华对记者说。
今年49岁的张华患有强直性脊椎病多年,加之妻子多病,女儿上学,光靠几亩薄田,很难维持家庭运转。今年3月,张华申请了7000元养猪扶贫资金,自己又东借西凑6000元,购进了20头小猪和两头待产母猪。在张华家院前的两间猪舍里,记者看到,两头约220公斤重的待产“杜洛克”安详地躺在水泥地上。12头出生不久的猪宝宝,在母亲怀里吸吮着乳汁。在种猪房南侧两间大舍里的28头白猪,有的在喝水,有的在嬉戏。
“上半年出售了20头肥猪,收入1.2万元,再过一个多月,这批猪又能出售,收入2万元没问题。 ”张华说,这多亏了区林业局下派扶贫干部的支持,他们从建圈、架电、防疫、饲料等方面处处关心,让他顺利走上了脱贫路。
在张华家宽敞的院子里,有个用红色网袋摞起来的玉米堆。 “今年种了10亩玉米,每亩产量最少750公斤,这些都是喂猪的上好饲料。”张华说。院子南侧约10米处,是张华两个月前修建的一个长5米、宽3米、深1.8米的沼气池。张华领着记者来到厨房里,拧开沼气开关,绿莹莹的火苗顿时蹿了上来。“用猪粪发酵沼气,一年节省煤气费、电费2000多元。 ”张华告诉记者,玉米喂猪,猪粪发电,沼液肥地,一亩地又能节省化肥钱150元左右。里里外外算起来,今年全家人均收入1.4万元。
“今年甩掉穷帽子,明年俺要奔小康。 ”张华意气风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