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蒙城县立仓镇全面开启“志愿者+”模式,把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等当前重点工作深度融入文明实践工作,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全员全力助力乡村振兴。
立仓镇多措并举,充分利用时机,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提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努力构建多元化产业,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道路两侧、种植大棚,随处可见党员干部群众及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上下齐心协力,促使立仓镇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奏响了“协奏曲”,锤响了“进军鼓”。
“我们结合目前实际情况,聚焦发展中的实事难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接地气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到农户家中摸底,现场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难心事、愁心事、揪心事,走村入户具体解决农户种养殖技术、农资供应;帮助困难群众打扫庭院、修缮房屋;帮助脱贫户了解新政策,因户施策,谋划发展项目等。干部群众面对面,心连心,手牵手,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强大驱动力。”立仓镇党委书记王道武说。
在美丽乡村的提档升级中,立仓镇坚持“重点突破,全面建设,整体美化”,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对美丽乡村建设整体布局,休闲广场、绿化美化、乡土文化按照突出“生态立仓味”、体现“三圩湿地情”的建设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通过打造芡河现代农业示范园、薛庙千亩莲藕荷花园、邹圩村千亩芡实园等生态产业,鼓励农户在门前屋后建设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等,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系列举措,既让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乡愁特色,又能彰显现代文明气息,还发展了旅游经济。2017年至2020年,立仓镇连续举办了四届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志愿者积极参与,热情服务,累计接待各地游客40余万人次,逐渐打出了立仓镇旅游的知名度。
同时,立仓镇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特色产业,协调安排务工就业。在农综站志愿者的帮助下,二郎村满意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满意笑着说:“农综站技术服务志愿者,经常来我们大棚里指导我们种植技术,让我们获得了蔬果的大丰收,一个大棚能收入3000多元,非常感谢这些志愿者的热情帮助。”
蒙城县立仓镇以促农增收防返贫为重点,突出蔬果大棚生产和特色产业培育,依托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立足实际,选择适宜、保收、风险小的西瓜、辣椒、葡萄、草莓、玉米、黄蜀葵等产业,逐渐推动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因生产规模扩大劳务需求随之增大,找工人成了新的难题。在志愿者的牵线搭桥下,安排脱贫户在合作社务工,既能解决他们在家门口领工资,又能顾家。统筹解决了合作社的劳工需求难和脱贫户找工作的难得问题,得到了专业合作社和脱贫户的一致点赞。
“今年,我在黎明村俊龙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一个月能多收入2000多元,合作社常年有活干,工作地点离家不远,非常方便,这项工作让俺们一家人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再过两年,我也要自己种植西甜瓜,争取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掉队”黎明村脱贫户刘学林信心满满地说。俊龙西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刚成立时,脱贫户刘学林就在该村党员志愿者的引导下到合作社务工。
今年以来,立仓镇通过创新形势,激“活”动力,利用“主题党日+跟党走”等方式广泛开展多样化、精准化党史宣传教育。充分做到学史力行,开发本土资源,做活水文章,通过拓展“虾稻共作,莲鱼共养”、大棚蔬菜瓜果、特色养殖等项目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真正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来。
通过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清单,推动党员志愿者从党史中汲取高尚品质、崇高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历史担当和躬行实践。党员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不断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党史学习教育犹如乡村振兴中的春风,让人们洋溢着灿烂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