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当前,大观区在田3.5万亩小麦处于赤霉病防控关键期。为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有效应对今年特殊天气状况和病害流行风险,大观区突出“六个强化”,全力以赴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
强化责任落实。认真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要求,加大组织发动力度,有序推进病虫防控工作,及时印(转)发《关于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小麦纹枯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等文件通知,组织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部署会2次,建立督查调度机制,全面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短信微信、明白纸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开展防控宣传发动,营造防治氛围;及时将病虫情报、防控指导意见发送到辖区农药经销主体,有效减少农药销售、使用过程中“乱开方、乱指导、滥用药”现象,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强化监测预警。针对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的不确定性,组织区、乡(镇)两级农技人员进一步加大调查范围、加密调查频次,全面掌握田间病虫基数及发展动态。强化小麦生育进程和天气变化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明确最佳防治时间和防治次数。
强化服务指导。及时落实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成立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组,建立区乡(镇)两级40余名农技人员网格化联系包保机制,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120余人次,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邀请市农技中心小麦种植专家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培训,精准指导,护航夏粮丰产丰收。
强化要素保障。整合农业生产救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项目资金,加大氰烯菌酯等高效低风险药剂的推广力度,协调引导农资经营企业积极备好对路货源,确保防治期间有药可用。同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防防治期间“无药可用”和“哄抬物价”现象,确保群众用上放心药、安全药。
强化督查指导。成立督查小组,自4月中旬,围绕组织宣传发动情况、技术指导服务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社会化服务开展情况、防治进度及效果等方面,对辖区乡镇赤霉病防治情况开展巡回督查指导。通过对田间苗情、病情、虫情分析,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治,及时指出防治中存在问题,提出科学解决对策。
截止目前,大观区已初步完成小麦赤霉病二次防治面积6.95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面积占76%,防治进度达99.3%,皖河农场已全面完成三次防治工作。(单位: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核人:陈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