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 今年,大观区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方针,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原则,多措并举,持续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高质量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2024年,辖区小麦种植面积 4.5 万亩,总产1.4万吨,水稻播种面积7.5万亩,总产2.32万吨,超额完成市下达粮食播种面积10.48万亩产量3.71万吨任务。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3955.8万元,同比增长8.3%,预计全年同比递增5%,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06万元。认定绿色优质农产品2个,“安徽老字号”1个,皖美农产品企业品牌1个,产品品牌2个,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3个。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合打造安徽安庆番鸭科技小院1个,与安庆大学合作打造安徽大观海口畜禽资源化利用科技小院1个。定向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才1名。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元,同比增长6.9%,位居全市第二,预计全年同比递增7%。
“今年全区遴选包村联户农技指导员41人,联系村 28个,服务科技示范户219个,其中,高素质农民86个、家庭农场39个、农民合作社3个、规模大户84个、农业企业2个。”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玲丽表示。
结合辖区特色产业与农业生产经营者需求,2024年,我区遴选发布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及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3项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和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小麦重大病虫防治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羊肚菌人工栽培绿色轻简技术、稻茬麦机械化适配性种植4项农业主推技术,建立了3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推广农业科技,要让乡亲们听得懂、乐意听。以前我们通过印发简报、农情信息等传统方式推广农技,如今通过短视频、‘田间课堂’‘乡村夜校’等形式,为农民提供农技信息服务。大家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把农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彭梅说。
公布农技人员服务专长和联系方式,方便农民咨询;组织农技人员与粮食种植户、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包联指导责任书;农技人员定期走访,上门解决技术难题,实施农技人员“1+5”包村联户以来,有效确保任何一个示范户都能及时找到技术人员解决生产问题,不误农时,保障生产。
“围绕主导产业推广丰两优3305,Y两优17等优良品种,推广“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优质白羽番鸭养殖技术等,良种良法覆盖率9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90%以上。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稳定在17.35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为92.7%,实施小麦、油菜、水稻等作物统防统治面积稳定在40.2507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为70.15%,秸秆综合利用率93.4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6%,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5%。海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年均增长率0.5%,土地产出率年均增长0.7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4%。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现代农技植根乡村大地,让越来越多农民掌握了新知识、用上了新装备、学会了新技术,更好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中兴表示。(单位: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核人:吴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