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异域风情
投稿

徽派工艺汇入“创客”

2018-05-25 09:29:31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传统工艺能否从小众型“自娱自乐”融入大众化现代生活?非遗大市黄山与故宫博物院建立合作机制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亮点频现——本报记者吴江海PLO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前不久,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以“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让人们耳目一新;众多非遗项目以装饰美化人民生活为主线,更展现了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产生活的诸多可能。其中,故宫博物院驻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后首次参展,选送的歙砚、徽墨、徽州漆器、万安罗盘、徽州砖雕、徽州竹雕等40余件作品,精彩亮相“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引起较大反响。此次国际非遗节上,徽派盆景和徽州木雕5名传承人新秀,还参加了“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活动。PLO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黄山市是徽州文化核心发祥地,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45人,均占全省1/4。黄山市文化委主任胡建斌介绍,徽州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目前其产品借助旅游城市优势,虽尚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但受传承人设计理念、设计能力和工艺技术等因素限制,一直徘徊在小圈子生产、小众化市场的边缘,多数偏离大众视野,与现代生活脱节。长期以来,如何创新产品困扰着徽州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PLO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今年1月,故宫博物院驻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故宫学院徽州分院、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同时在黄山市揭牌,搭建起了传统工艺与艺术、学术、现代科技、现代设计及当代教育的桥梁,开启了“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的创新之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设立工作站,是为了倡导可持续发展的非遗理念,为振兴传统工艺积累宝贵经验、提供示范案例。目前,故宫博物院在全国仅有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黄山市工作站是唯一设在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站,也是故宫博物院首个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工作站。PLO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今年4月,黄山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署合作共建传统工艺工作站协议,以歙砚、徽墨、徽州四雕、徽州漆器、万安罗盘、徽笔、茶叶等非遗传统技艺项目为重点,借助故宫博物院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强大的科研学术资源和丰富的文创产品研发经验,全程参与项目导入、创作引领、工艺选材、工艺技法等制作过程,将徽州传统工艺与当下日常生活产品的需求有机对接,创作出符合当下人们审美情趣、符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当月,由工作站承办的“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同时,参展的20位徽匠参加了故宫博物院为工作站提供的“徽匠进故宫”首期研培,深入故宫库房观摩珍藏文物,聆听一流专家讲课,面对面交流切磋。PLO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传统工艺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首期研培学员朱伟是省级非遗传承人,也是黄山市徽字号雕刻文化公司董事。在一周的研培期间,他特别留意故宫文创产品研发情况,认真研究故宫雕刻资料,零距离观摩实物,虚心请教专家,初步设计出10多件带有故宫元素、徽州特色的文创作品。朱伟介绍,近年来,公司加大文创产品研发,采用传统工艺元素生产的新型日用品和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和市场的欢迎。在5月份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公司推出的刻有《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书签、戒尺类文创产品,在开幕式当天就卖了20多万,还现场签订了5笔订单。PLO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与故宫博物院建立合作机制以来,双方已启动十二生肖木雕、故宫贡茶外包装等文创产品设计,以及《新安画派典藏》《故宫徽州藏品雅集》等编撰工作,目前正加快推进设立故宫徽派传统工艺文化创意馆,预计今秋将对外开放。 ”胡建斌介绍,今年9月,双方还将参与举办第三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暨首届故宫徽州藏品回故乡展,期间将首次举办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推动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和创意创新。PLO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黄山市推进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有基础、有优势,理应先行一步。 ”黄山市政府负责人介绍,该市将投资13亿元,建设集非遗传习基地、百工庄园、非遗街区等多个功能区于一体的非遗创意产业园,推动传统工艺由作坊式、分散化经营向专业化、集群式发展转变,使其成为文化体验和消费的新亮点。PLO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