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异域风情
投稿

贺东酒 葡萄魂 宁夏贺兰山东麓酒庄记

2018-08-15 08:56:29 来源:安徽网库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埋在贺兰山东麓山脚下,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力量,春日里被“唤醒”让和煦的风吹得软了身段、抽出绿芽,每天晒上十几个小时的太阳,喝饱了黄河水,懒洋洋的开出些许花来,热烈的夏阳催促着,才挂出7、8串果实,青涩长到饱满、绿的再转紫,这才成为贺兰山东麓,北纬38.5°——全球最佳产葡萄酒带出品的葡萄。近日,中安在线记者跟随“贺兰山东麓·移动酒庄”全国记者行团队来到宁夏,见到了这些专供酿酒的优质葡萄。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葡萄钟情的地方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一年芽,二年藤,三年挂果,第四年的葡萄才能酿酒。”站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戈壁荒滩上,灼人的太阳晒在葡萄种植专家武玉和的脸上,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葡萄园,翠绿的藤叶掩住黄土,贺兰山下的戈壁滩再也不是以往的模样。据武玉和介绍,这里的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葡萄根系延伸到地下深处去汲取矿物质养分。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葡萄被称为植物中的动物,非常的懒,如果土壤肥沃,根系就不会深扎。”宁夏葡萄酒局的工作人员王黎告诉我们,贺兰山东麓贫瘠的土壤迫使懒惰的葡萄藤把根系深埋地下,“在地下深处,有着丰富的矿物质,葡萄吸取了它们,果实的味道就丰富起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样独特环境生长出的葡萄皮厚,糖分充足、单宁饱满,特别适合酿酒。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好的葡萄酒,果实需要人工采摘,这样采来的葡萄杂质少。”当地一个酒庄的负责人邵青松告诉大伙,宁夏的劳动力成本很低,而葡萄酒酿造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样一来降低了成本,可以让更多的人,用低价就能品到和来自世界其它一流产区一样品质的葡萄酒”。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沉醉紫色的梦乡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葡萄采摘来,先除梗,再破碎,然后进入发酵罐发酵,经过一系列工序后,葡萄酒原浆被送进橡木桶中“沉睡”。“一般18个月后,可以灌装。”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最东边的贺东庄园,庄主龚杰在恒温、恒湿的地下酒窖里,让我们先品尝从橡木桶中抽出的,新放入正在陈酿的葡萄酒。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又酸又涩。”记者团中的“品酒专家”宁夏法制报记者张剑波皱起眉头,这是还没“睡够”的葡萄酒在抗议。随后龚杰又让大伙品尝2012年的葡萄酒,透亮的酒液从瓶口滑入杯中,轻摇这一杯紫红,张剑波深深的在高脚杯口吸了一口气,“好香!”浅浅的抿下一口,张建波眯起双眼、脸上浮起红晕,“真是难得的美酒!”似乎酒杯里睡饱的“紫色精灵”将他带入了一个奇妙的梦境。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据介绍,这里的酒庄基本都采用从法国进口的橡木桶,这是为葡萄酒准备的“席梦思”。“经过桶酿,对葡萄酒进行微氧化作用,同时橡木的单宁也会进到葡萄酒中,丰富葡萄酒的香气。”来自玉泉国际酒庄的酿酒师白天华在葡萄酒知识课堂上为大家解释道。优质的葡萄,苛刻的酿酒工艺,产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已经成为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享誉世界的酒庄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捧起一把黄土,深深的嗅上一口,闽商陈德启的脸上露出陶醉的表情,“我就喜欢这个土地的味道,从来没开垦过的,一股清香味。”2007年,他用2亿元买下贺兰山东麓山脚下10万亩荒滩,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酿酒葡萄种植自然条件。2011年,陈德启酿出第一批葡萄酒,2012年,他的贺兰神酒庄成立,酿造出的葡萄酒屡获国际权威奖项。如今,陈德启打造酒庄的经历通过媒体报道,已经广为人知。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在贺兰神酒庄之前,始建于2005年贺兰晴雪酒庄,于2011年《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中,以“加贝兰2009”荣获最高奖项——国际特别大奖,成为贺东产区首个获得国际大奖的葡萄酒品牌。现今,产自这里的葡萄酒已经享誉海内外,酩悦轩尼诗、长城、张裕等国内外著名品牌都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葡萄酒庄园。“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在2016年来这里考察时感慨道。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时指出:“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宁夏葡萄酒很有市场潜力,综合开发酿酒葡萄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如今,在贺兰山东麓已经建成酒庄86个,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HJe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安徽网库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