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当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农资产品进入购销旺季,为保障春耕生产,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连日来,大观区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农资市场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从源头上把控农资质量,为全年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执法人员以种子、化肥、农药等春耕急需物资为重点检查对象,覆盖辖区内各农资商户以及流动摊贩。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在生产、流通等领域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检,紧盯种子质量不合格、农药隐性添加、肥料有效成分不足、地膜不符合标准等突出问题,将群众投诉举报多、问题隐患多、多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列为重点监督抽查对象,同时将线上销售的农资产品也纳入监督抽查范畴。依托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农检宝”小程序对农资门店、农资生产企业开展实地巡查检查、问题查处、信息上报等工作,实现精准监管,有效提升农资监管信息化水平。严格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规则》,推动部门联动,建立健全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反馈和共享机制,及时发布农资消费警示信息,迅速查处不合格农资产品,严防假劣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
执法现场,执法人员还向经营商户发放了《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提醒告诫书》40余份,并向农民群众宣传了农资产品包装标签、品种来源、特征特性、适宜区域等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同时向农民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提醒农资经营户要合法经营,谨慎识别违规广告,履行生产销售主体责任,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生产和农资产品质量安全。
“这些知识对我们很有用,以后买农资就知道怎么辨别好坏了,就怕买到假货上当受骗,赔钱不说,还耽误了耕地。”现场农民群众翻看宣传单说。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乎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粮食安全。我们将重点对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进行了全面排查,从源头上规范农资市场,严把春耕‘第一关’,坚决避免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向田间地头,全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中兴表示。
下一步,大观区将持续保持对危害农资安全违法行为严查严打态势,以“严执法”筑牢安全底线,以“暖服务”护航丰收希望。(单位: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核人:吴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