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一亩地种出三茬金,羊肚菌刚收完,西瓜就接上了,这地啊,一年到头不‘歇脚’!”。盛夏时节,大观区镇江村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给哈密瓜整枝打杈,黝黑的脸上满是丰收的期盼。这片曾经靠单一种植“看天吃饭”的土地,如今通过“羊肚菌—西瓜—哈密瓜”三茬连种模式,让有限的土地迸发无限活力,成为当地产业振兴的“聚宝盆。”
面对土地资源紧张、传统种植效益低迷的困境,大观区三级联动破题,把产业帮扶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2023年,镇江村依托气候优势,瞄准高附加值农产品,在反复调研论证后,探索出三茬连种的高效种植路径,让土地实现“全年无休”。
科学轮作是效益提升的关键。项目团队精准测算作物生长周期与市场规律:冬春季种喜低温的羊肚菌,抢占冬春高价期;采收后无缝衔接春夏季西瓜,赶在初夏上市;西瓜罢园后,立即种下耐高温的哈密瓜,填补秋季市场空白。“三茬作物‘接力’生长,土地利用率比传统单一种植提高2到3倍,一亩地的收益顶过去两亩地。”基地管理员算起增收账,满脸自豪。更巧妙的是,羊肚菌残留的菌糠富含有机质,成为瓜类的“天然肥料”,不仅减少化肥使用,还改良了土壤,形成“菌养瓜、瓜肥田”的生态循环。
技术护航让模式落地生根。为破解种植技术难题,基地建立“专家智库+本土团队”支撑体系:省市农科院专家定期驻点指导,从羊肚菌温湿度调控到瓜果病虫害防治,手把手传授“锦囊妙计”;通过“专家传帮带+田间实践”,村民们逐步掌握全套种植技术,成长为“土专家”。“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按技术手册来,羊肚菌亩产提高了30%,西瓜甜度也上去了。”基地负责人陈声生笑着说。
精细管理让效益最大化。基地实行农资统一采购,凭借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喷滴灌系统、冷库等设备共享共用,避免重复投资;劳动力按农时统一调配,忙时不缺人、闲时不浪费,优先吸纳脱贫户务工。截至目前,基地已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增收,其中脱困户年均务工收入超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达20万元。
从“一茬歇半年”到“三茬连轴转”种植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蹚出一条“模式创新+技术赋能+精细管理”的产业振兴路。如今,这一可复制、可持续的经验正在周边村镇推广,让更多土地结出“致富果”,奏响乡村振兴的“丰收曲”。(单位: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核人:吴中兴)